• <pre id="0qjyb"></pre>
      1

      1

      /
      /
      /
      一個“工匠培訓”,實現多方共贏

      一個“工匠培訓”,實現多方共贏

      • 分類:集團新聞
      • 作者:李豐
      • 來源:工人日報
      • 發布時間:2017-10-30 10:08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近年來,如何借用“工匠戰略”培養符合產業轉型升級與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貴州一些企業通過實施“工匠培訓”戰略,對當地貧困戶家庭的農民工進行無償培訓,把農民工納入核心勞務施工隊伍,同時還與當地政府打造利益攸關的經濟共同體,使得企業收獲了人才、地方收獲了經濟發展、農民工工資得到提高。

      一個“工匠培訓”,實現多方共贏

      【概要描述】近年來,如何借用“工匠戰略”培養符合產業轉型升級與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貴州一些企業通過實施“工匠培訓”戰略,對當地貧困戶家庭的農民工進行無償培訓,把農民工納入核心勞務施工隊伍,同時還與當地政府打造利益攸關的經濟共同體,使得企業收獲了人才、地方收獲了經濟發展、農民工工資得到提高。

      • 分類:集團新聞
      • 作者:李豐
      • 來源:工人日報
      • 發布時間:2017-10-30 10:08
      • 訪問量:0
      詳情

      近年來,如何借用“工匠戰略”培養符合產業轉型升級與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成為社會關注的話題。貴州一些企業通過實施“工匠培訓”戰略,對當地貧困戶家庭的農民工進行無償培訓,把農民工納入核心勞務施工隊伍,同時還與當地政府打造利益攸關的經濟共同體,使得企業收獲了人才、地方收獲了經濟發展、農民工工資得到提高。

      10月24日,記者來到位于貴州省石阡縣城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工地,探尋這一機制形成背后的故事。

      500名農民工的真實改變

       “以前都是四處打零工,現在有企業愿意培訓我,還給了我‘鐵飯碗’,我是真的沒想到!”10月24日早7點20分,家住貴州省石阡縣平底場鄉的農民工盧代強騎上小摩托,來到離家不到40分鐘車程的縣城工地,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盧代強以前是一名木匠,農閑時幫人打打家具,后來去了廣東打工。“在廣東也是在家具廠里給人干苦力,技術也沒學到,一晃40幾歲了,就想回家了。”他說。2017年春節,在廣東漂了13年的盧代強回到了老家,沒技術的他依然靠打零工為生,老婆也沒有工作,兩個上大學的孩子每年還要交1萬多元的學費,就這樣成了鄉里掛號的困難戶。

      2017年春節后,盧代強在石阡縣住建部門的介紹下,來到了貴州建工集團二公司石阡改造棚戶區項目部打工,一進工地,他就和60多名同鄉參加集中學習,開始了“工匠培訓”之旅。經過7天的基礎課程學習,盧代強順利拿到了初級木工的職業鑒定證書,然后被分去了架子隊,隊長專門給他找了一位老師傅。在這位老師傅的精心教授下,盧代強兩個星期后學會了看初、中級圖紙,能夠干一些以前干不了的“高級活”了。如今,盧代強的月薪從原來的4000多元漲到了近7000元,有了盈余的他開始計劃在明后年貸款買套小戶型商品房。

      盧代強所在的石阡保障房項目部,高峰期有500多名農民工。記者發現,這些農民工在貴州建工集團和縣政府的“互動牽線”下,經過近半年的“工匠戰略”培訓,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月薪也平均上漲了20%。

      “原來我做雜工最多也就是130元一天,現在經過半年多的培訓,我工資漲到了200元一天。”石阡縣楓香鄉農民工李大梅也對記者說。2017年4月,她來到項目部第一工區打工,經過半年的持續培訓,學會了水電安裝,成了“資深小工”。越來越多的周邊鄉鎮農民工也開始接受這一先培訓再加薪的工作模式。

      企業對高素質農民工喊渴

      貴州建工集團與石阡縣委縣政府達成的“工匠戰略”合作,背后是貴州本地施工企業對高素質農民工的渴求。企業項目體量的迅速增加,決定了未來必須變與勞務公司之間合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參與的復合型合作,變人員由低層次的體力型、數量型農民工向高層次的技術型、質量型產業工人轉變。

      對高素質農民工人才喊渴的不僅僅是貴州建工集團,很多本地施工企業也紛紛發出這樣的感慨。2017年1月,貴州省發改委對外發布“4+1”重大工程包,其中在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三個方面,共推出479個項目,總投資達3800億元,吸引了中國中鐵、中建、中交集團等大量外來施工企業來黔尋找市場,在薪酬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央企因為較好的企業管理和文化氛圍吸引了大量貴州籍農民工加入。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貴州本地企業在人才培養及企業文化打造上開始持續發力。

      記者了解到,根據貴州建工集團“工匠戰略”實施方案,這家企業將在2020年實現油漆工、鋼筋工、混凝土工、架子工等8個職業(工種)及裝飾綠化、機械設備專業領域,培養近千名“貴州建工工匠”“技術能手”。

      “貴州建工計劃每年新增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2020年技能型職工和農民工總量達10萬人以上,因此農民工的再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貴州建工集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梁寧對記者表示。

      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加快精準脫貧步伐

      按照貴州建工與石阡縣達成的戰略合作,貴州建工將無償培訓石阡縣范圍內有意向從事建筑行業的貧困戶家庭就業人員。雙方還共同孵化出一個企業實體——貴州建工泉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這家公司由貴州建工集團與石阡縣政府共同出資1000萬元資金打造,雙方出資比例為7:3。

      “在貴州的貧困縣里,幾乎看不到能做成行業龍頭的國有經濟實體。成立合資建筑公司,幫助石阡建立了全縣首個擁有建筑二級、市政二級施工資質的企業,這些經過‘工匠戰略’培訓后的農民工,可以實現在家門口就業。”銅仁市委常委、石阡縣委書記皮貴懷告訴記者,未來合資企業產生的未分配利潤,還可提出20%作為政府專項扶貧資金。未來在石阡縣,很多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開始向鄉鎮、村組輻射,政府很希望這種留在家門口的建設機會,能讓本地農民工受益。這種地企聯動共同培養基層人才、培育實體經濟的模式,實現了社會資本和政府資源的有機結合,通過產業帶動,當地加快了精準脫貧步伐。

      泉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按照市場測算,企業有望在三年內成為石阡縣規模最大的國企,預計帶動2000余名農民工就業。

      記者了解到,目前貴州一些區縣已經將這種模式復制到相關產業項目中,與省內大型國企合作,在縣域培育地方國有經濟。比如今年9月底,石阡縣與貴州省物資集團達成協議,共同打造冷鏈產業園項目,農民工培訓工作也已啟動。

      目前,黔南州、黔西南州、黔東南州、銅仁市等10余個縣市與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由企業無償培訓有意向從事建筑等相關行業的貧困戶家庭,同時著力構建政府與市場功能互補的技能人才開發機制,通過促進就業、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打造利益共同體。

      關鍵詞: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相關新聞

      聯系我們

       

      地址: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興業西路建工大樓

      企業郵箱:gzjgjt@gzjgjt.com

      這是描述信息

      網站累計訪問量:

      搜索
      久久av激情综合
    1. <pre id="0qjyb"></pre>